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簡單生活單車坊】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





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一)---選擇車種

  單車熱也許是一陣子的,但是健康卻是一輩子的;選購一輛好騎、適合自己的自行車,才能騎出健康與樂趣!

  如果購物頻道出現了這麼一檔商品:「有一種車,它不耗油,沒有空氣和噪音污染,體積小,不必擔心家裡沒有車庫可以停放,能適用於大部分的路況,就算不能走,也可以提著步行,最棒的是,他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器材,尤其對瘦肚子、大腿特別有效!是不是很讓人心動呢?趕快撥打螢幕上的語音專線.......」

最具未來特性的老產品
  哇!具備這麼多強大功能,你可能會以為這是某種超炫的未來概念車!其實,它就是這麼好用,不過它不是未來的概念商品,而是每個人都熟悉不過的「鐵馬」!



  隨著時代的改變,鐵馬除了依舊被負著學生通勤、主婦買菜的使命,近幾年更因為健康、環保的特色,成為現代人追求「樂活」的新法寶。不過也因為在傳統觀念中,鐵馬僅是簡易的交通工具,所以過去普遍被認為是很低價、落後的商品,但事實上對於歐美先進國家而言,自行車早已擴展到休閒、運動和競賽等功能,呈現了和過去完全不同的風貌。不管是想要搭上這股樂活風潮,還是想要挽救中年鮪魚肚,或是在不景氣的環境中省點汽油錢,你需要的是一輛和自己最「麻吉」的自行車!

  很多人走進車店,一看到琳瑯滿目的各品牌車種,往往就頭昏眼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一輛適合自己需求的自行車!所以以下將為各位車友規劃如何選擇您的第一輛車,按部就班挑選出自己的麻吉愛車。

STEP1:選擇車種(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自行車的分類眾多,不過若從入門級消費者的角度,以最簡單的用途來看,可以將一般常見的車種粗略分為登山車、公路車、摺疊車和通勤車;當然還有很多特殊車種,但此四類是目前台灣車友最常接觸到的。買自行車就像買鞋一樣,除了要合腳,也要適合場合與功能上的需求,像是在雨天就要穿雨鞋,上班就會穿皮鞋,但肯定都不會穿去運動,因為畢竟不適合也不舒服;所以要買自行車之前,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的用途,才不會發了冤枉錢又騎的不開心。

從用途來看:
通勤代步  若專為上下班通勤或短程代步使用,那必須先考量通勤距離,如果距離不遠,如5㎞內,那騎什麼車都沒有多大的差別,買輛便宜的通勤車即可,如果距離在5㎞以上,就必須考量好一點的車,通勤會較輕鬆。其次是停放的問題,如果必須鎖在戶外停放,那也建議買低價的通勤車,以免遭竊或日曬雨淋造成不必要的損耗;若是停放在室內,那就可以選擇較高價位的車,除了平日作為通勤使用,假日也能外出運動,若選擇摺疊車則更能節省擺放空間或方便將車帶上其他交通工具。

休閒運動  買車的目的如果是為了要從事運動,那選購的先決條件,就是這輛自行車不管是在騎乘的速度上或距離上,要能構成運動的條件,並且要讓使用者能夠騎乘的舒適、開心,足以讓人對自行車運動產生興趣;所以一輛作為運動運的自行車,應該是一輛騎的快的自行車,要騎的快,車身就不能太重,且整車的傳動系統、車架的剛性和零件轉動的順暢度也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有了一台省力、舒適又跑的快的自行車,當然就會讓人騎的更遠也騎的更有樂趣,登山車、公路車和高階摺疊車都是好選擇。

從車種來看
登山車  又分為單避震和雙避震車,有舒適的避震、輕鬆的操控和範圍較大的齒輪比,雖然從入門款到頂級車款得價格差異很大,但若是作為休閒、運動之用,各大品牌一萬多元的單避震車就足夠帶您上山下海,因此成為現今主流車款。

舒適、適合爬坡、操控輕鬆、保養容易、適用於各種路面
車身重、速度有限、不易騎的遠

公路車  歷史悠久,也是主要的競賽車種,彎把加上窄胎,讓車手可以盡情享受高速的快感。不過窄胎加上沒有避震,操控性和舒適性都遠不如登山車,而公路車特有的彎把必須彎腰騎車也讓許多人敬而遠之,所以近年來平把公路車也受到許多人喜愛。
速度快、省力、騎的遠、車身輕
較不舒適、操控難度較高、須注重保養

摺疊車  主要用在休閒用途,主要訴求為體積小和可摺疊,方便收妠,外行強調休閒與城市風,可說是專為在城市中通勤、代步和休閒騎乘的設計。雖然過去一般認為只能提供輕度騎乘,不過隨著功藝技術的進步,高階摺疊車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登山、環島都難不倒他,且由於外型時尚精巧,近年來在台灣相當暢銷。
造型輕巧、易收纳、適合4+2輪旅遊
速度有限、不容易騎的遠

通勤車  專門作為短程交通代步之用,車身重、變速少,並不適合作為長時間的運動使用。由於單價便宜,比較不怕遭竊,且多為鐵(碳鋼)製,堅固耐用,也較不需要保養,多半附有泥除、鏈蓋和貨架,作為代步之用相當方便。
堅固耐用、售價低廉
車身重、變速少、速度有限、不容易騎的遠

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二)---選擇價位
  自行車價格差異極大,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都有,買車時應著重於符合自己的需求,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車!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經濟能力不同,不必要為了和別人比較而買下無法負擔的高價位自行車,甚至還有人因此而捨不得騎出門,也不應為了省錢而委屈,買下了連自己看了都不想騎出門的低價車。

  NT10,000~20,000元之間的入門款登山車,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登山車產品,已足供日常休閒、運動之用,大多數車友的第一輛自行車都落在這個價位。油騎對於想花點錢趕上這股單車熱潮,卻又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持之以恆的人,特別適合,雖然屬於最平價的等級,但卻已足夠帶您遊山玩水,一台鐵馬就能凸全台灣。

  NT30,000~45,000元之間的進階款登山車,其搭配的零件等級與整體的品質、性能,都在一定水準之上,能提供給使用者的已不只是單純的遊山玩水,而是達到入門競賽級,對大多數的車友來說,都已經很夠用了。

  NT50,000以上的高階登山車,已進入專業競賽的等級,除非有特殊需求,或醉心於比賽,否則應該都不太需要再升級了,也就是很多車友和店老闆所說的「一次到位」。

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三)---選擇零組件
  雖然以成車來說,所有的零組件都是出廠時就已搭配好的,不過若是可以先了解自己的需求,除了可以依需求尋找適合自己的車,若是成車的規格不是自己喜歡的,部分車店也可以接受購買時直接更換,再多付價差即可。

  很多車友會問:「自行車到底貴在哪理?」為什麼一輛自行車,有的只要幾千元,有的卻要數萬元?一般來說,車架、避震器和變速系統正是造成自行車價差的主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有經驗的車友,一看到車子就能猜出大約的價格,其實是透過這幾項零組件來判別的。



車胎

  車胎的選擇,要從車胎的寬度和胎面兩部分來看。車胎越寬,其接地面積越大,騎乘穩定性就越好;但車胎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就越大,騎起來也就比較吃力。相對的,車胎越窄,摩擦力越小,騎起來越省力,但也較不穩定。

  常見的胎面分為顆粒胎、舒適胎和光頭胎3種,顆粒胎因為花紋形狀有如巧克力,抓地力、排水性高,適用在較差的路況;舒適拍猶如汽車胎面,花紋間距較小,騎乘時較舒適,胎面滾動時的噪音也較小;光頭胎的胎面就如其名一樣平滑,因此滾動阻力最小,騎乘速度當然也最快。

  輪胎尺寸通常標示在胎壁上,其標示方法為「輪胎外徑×胎面寬」,單位為英吋,如26×1.95,即表示是26吋輪徑,1.95吋胎面寬。通勤代步車多採用舒適胎,若作為休閒運動在柏油路面上使用,則要兼顧舒適、抓地力與耐穿刺,胎面可以選擇在1.5~1.8吋之間,若喜愛林道越野,則應著重車胎的抓地力,使用胎寬1.8吋以上以上的顆粒胎。

  由於市面上許多登山車程車均搭配胎寬達1.95吋以上的顆粒胎,雖然安全性較高,但在柏油路面騎乘卻稍嫌多餘,也增加了阻力和滾動噪音,所以現在以休閒、運動為主要目的的消費者,很流行在購車時就直接更換胎寬較窄,胎面較平滑並加強防刺功能的舒適胎。

避震器
  單避震或是雙避震?以登山車來說,這是消費者首先要考慮的。單避震指的是前避震,而雙避震則是前、後避震,如果其成者經常接觸到林道、越野等路況,或是非常注重舒適性,無法忍受一丁點路面震動,那雙避震會是好選擇。而對於一般運動、休閒車友來說,只要有單避震就足夠了,且單避震較雙避震車也相對便宜、輕量。

  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好的避震系統可有效吸收嚕面的顛簸和衝撞震動,但也會將踩踏時的力道照單全收,所以有鎖死(Lock-out)或調節功能的避震系統,可以在爬坡時暫停或調整避震器的作動,讓踩踏更有效率。

  前避震指的就是避震前叉,其材質由輕到重為優力膠、油壓式和氣壓式,當然越輕的前叉就越貴,若作為休閒、運動之用,並在柏油路面騎乘,就不需要特別去更換前叉;若是經常接觸顛簸路面、競賽或爬坡,就可以考慮更換交高階的前叉。一般避震前叉依騎乘地形與行程長短可分為:越野XC用:80-100MM、全地形All Muntain120-140MM、自由騎FR與下坡DH用:160-180MM。

座墊
  不同的騎乘用途,座墊的設計和訴求都不一樣,依功能細分起來相當多,不過若以一般消費者的用途簡單來看,通勤代步車的騎乘距離一般來說都不會太遠,以耐用、經濟為主;而作為休閒運動之用,則要考慮舒適性,尤其若是長途騎乘,必須挑選較寬大舒適的坐墊;競賽型坐墊則較窄長、硬調,強調輕量化,讓車手在踩踏和變換姿是可以更靈活運用。

  近年來許多醫學研究提出騎車可能會影響性功能,甚至導致不孕,但追根究底,都是坐墊惹的禍。傳統的坐墊前狹長後窄,與臀部接觸面積小,造成壓力集中在會陰部位,所以往往坐上半小時就麻痺了。因此專家建議,選擇前窄後寬的坐墊,且其成時間不要太長,才能保持下體血管通暢。

  事實上,由於每個人的臀部大小不盡相同,因此要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坐墊很難,在選購坐墊時最好能先試坐看看。一般成車搭配的都是較舒適的坐墊,所以若騎乘覺得不舒服,也可能是坐姿的關係,或是坐墊高度、角度的問題,也可以請車店老闆指導改善,也可以加一層坐墊套會更舒服。

車架材質
  車架材質從最早的鉻鉬鋼,進化到鋁合金,然後是複合材料的運用如碳纖維,其他還有鈧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等,各有其特色和優缺點,各種材質擁有不同的特性,影響車架的重量、剛性、強度、騎乘感受、外觀和價格,最常見的車架材質有剛材、鋁合金和碳纖維三種,每一種有高低等級之分,所以價格的高低並非絕對的。

鋼材
  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在仍為通勤車與鋼管公路車所使用,其車架的剛性、彈性、傳動性和穩定性都不錯,所以也有許多車有特別偏好鋼管公路車,但其最大的缺點則是相對重了很多。

鋁合金
  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材質,入門及進階車款多為鋁合金材質,優點在於重量輕,短時間的硬度和表現最佳,不會生鏽,而缺點則是幾乎沒有彈性可言,也由於其靈敏輕巧與高剛性,容易傳達地面震動而犧牲舒適性。

碳纖維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輕量,近年來廣為進階及高階車款所採用,此外碳纖維的特色還有較具彈性(吸震佳)、騎乘感穩定、長途循跡持續感佳、舒適性高,但表面硬度不佳,當施予之外力高於其破壞強度時,會造成斷裂。

變速系統
  變速的檔位越多,並不會讓人騎起來越快,多段變速的用意是在讓騎乘者依體能或路況,來調整變速,讓踩踏發揮最大效率。一般通勤代步車多使用10-18段變速,而休閒、運動則建議要有21、24段變速,若是要爬坡或競賽,當然就要選擇27、30段變速。所謂變速的段數,是指由左手控制的大齒盤與右手控制的飛輪相配合,所產生出來的齒輪比變化,例如大齒盤有3片,飛輪有9片,搭配起來共有27種齒比變化,就是27段。目前公路車最多為30段變速,登山車最多為27段變速。

  完整的變速系統套件包括前撥鏈器、後撥鏈器、變速把手、大齒盤曲柄組、飛輪、鏈條、花鼓、煞車等等。以Shimano的登山車變速套件來看,等級低到高依次為:TOURNEYALTUSAceraALIVIODroreDeore LXDepre XTXTRXTR就是車友口中的一級套件。

  由於人們對於變速系統普遍有「越快、越輕、越精準」的要求,使的變速系統在自行車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往往在自行車價格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例如由台灣代理商三司達所提供的最新報價來看,其碟煞版一體式變速套件價格,XTRNT52,000Deore XTNT29,000DeoreLXNT21,000DereNT16,000,在比對各大成車品牌所搭配使用的成車售價來看,幾乎都超過成車定價的5成,因此也成為一般人辨別自行車等及最快速的方法。





各品牌變速套件等級








1


2


3


4


5


6


7


Shimano


公路車


DURA-ACE


ULTEGRA


105


TIAGRA


SORA


2200





登山車


XTR


XT


LX


DEORA


ALIVIO


ACERA


ALTUS


Campagnolo


公路車


RECORD


CHORUS


CENTAUR


VELOCE


MIRAGE


XENON





SARM


公路車


RED


FORCE


RIVAL


APEX 











登山車


X.0


X.9


X.7


X.5


SX4


3.0






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四)---選擇車店
  想好要買那一輛車之後,還得要決定在哪裡買,而幾乎大多數第一次買車的人,首先考慮的都是「折扣」!其實各大品牌都有規定其經銷商的售價與合理的利潤,所以店老闆能給的折扣有限,比來比去,價格往往差異不了多少,還不如花點時間像車友打聽,找當地風評、服務比較好的車店,畢竟自行車在長期的使用下,多少會需要維修、調整,除非本身相當熟悉自行車,否則還是會常需要向車店報到;雖然大部分的車店服務品質都很好,不過相信大家也不好意思騎著甲店買來的車子去乙店維修,所以買車的正確觀念應該是「買服務」,挑選車店的重點則是「技術佳、服務好、離家近」,以免車壞了還要牽車走大老遠去維修。

第一次買自行車就上手(五)---選擇尺寸
  買車就想買鞋子一樣,一定要合身才會舒適,不然再好的鞋子也是枉然;不過雖然很少人會因為喜歡一雙鞋子而屈就於不合的尺寸,但常常看到有車友騎著尺寸不合的自行車。會有這樣的狀況可能有幾個原因:

1.       沒有適當尺順仍勉強買下
2.       經由網路購買,或買別人的二手車,卻對尺寸沒概念
3.       不肖的車店老闆為出清庫存而把不適合的商品賣給消費者
4.       為了省錢,家人、情侶同騎一車或要小朋友騎大車、所以常有車友花了大把銀子,卻仍然騎的不舒服,還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