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兩年才明瞭,騎公路車首先要練習的肌肉其實不是腹肌,而是背肌。
有力的背肌才能讓我們做出所謂「趴」下去的高效能公路車騎姿。
「趴」並不是為了帥氣,而是充分利用身體的「失重」狀態來騎公路車,否則,就只能靠兩條腿,力量是很有限的!
要「趴」,除了主觀條件背肌力量要足夠外,客觀條件就是要有夠大的座艙空間。
我這輛DOGMA 有效上管557mm,也不能買更大號的(再大一號上管就會卡到),雖然龍頭從11公分一路換到14公分,始終還是為座艙空間不足所苦惱。
過年老天來大禮,終於讓我買到15公分的龍頭,長1公分...感覺就開朗了!
常有車友羨慕老外超高的把手座墊高度落差,這也正常,因為看起來就殺,我曾經用相聲裡那句「坐桌上往椅子上夾菜」來形容...。
問題是,
1. 當我們沒有那麼長的腿,座墊怎麼高得上去呢?
2. 當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前臂跟上臂,把手怎麼低得下去呢?
3. 頭管長度再怎麼短也因車架幾何有一定的限制。
與其說老外喜歡大的落差,不如說,因為身材結構比例的關係,使得他們自自然然會透過大落差來利用「失重」。
但是但是,利用「失重」的關鍵並不在於「把手座墊高低差」有多大,而是我們能多「趴」!
看看環法、環X那些一流高手,尤其是185cm以上的大高個兒選手,座墊把手高低落差大得嚇人,但如果仔細看,他們趴的程度好像不像想像中那麼不可一世吧...哈哈!
套Dr.蕭的話:「騎公路車是四足運動。」就醬!
PS.
市售公路車真的不是為亞洲人設計的。之前我好不容易找到一支有效上管570mm的車架,跨下剩大約2公分(少了些);三月KHS會提供我一輛試乘車,有效上管580mm,但是跨下空間剩1公分...。
擺明了這些車架都是給長腿西方人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