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同時保有三輛以上公路的時代,有的車配50/34 CT盤,有的車配52/36 semi compact 盤,有的車就直接用53/39標準盤。放CT盤毫無疑問就是爬坡用,標準盤給平路或是丘陵地用,52/36 不知道何用,可能就是插花搭配用..哈哈哈!
現在只有兩輛車,而且都上標準盤,爬坡用輪就裝上11-34t飛輪,平路或是丘陵就12-25或是11-28飛輪。
其實重新愛用標準盤有一段時間了,自從Dura Ace/6800/5800短腿可以直上11-32t飛輪後,我就覺得除了武嶺要換CT盤,其餘應該標準盤就夠了,台灣雖然還有很多怪怪崎嶇陡坡,但我沒什麼機會去爬呀...哈哈!
為什麼從11-32飛輪開始讓我重回標準盤呢?請看末三個飛輪片的齒比就明瞭了。
以標準盤搭11-32而言,末兩片齒比已經跟50/34對11-28很接近了(27.9:28;24.4:25)
若以標準盤搭11-34飛輪而言,末兩片齒片的齒比就比50/34對11-28還輕一些(29.6:28;26.2:25)
那車友可能會有疑惑,為何不乾脆用50/34對11-28或是對11-32甚至11-34飛輪,不是更是爽嗎?
答案是未必,因為迴轉速不同,對我們體能造成的壓力和消耗也不一樣。
如果純粹不管速度,沒有時間壓力,輕鬆騎到底,那可能飛輪能多大就多大,但是真實世界裡,我們都會有些目標或者限制,所以答案未必是齒比越輕就越好。
首先,對店長我而言,50/34的34在平路幾乎沒有可用性,即便是52/36的36也不好用,很快就會下到13/12/11t,鏈條很斜了,要不就是有些速度會讓我頻頻在兩片大盤換上換下,50/34或是52/36的上下落差都是16T,換檔不像53/39那麼乾脆,尤其大盤大往下換小盤時,飛輪要升的檔位更多,一不小心就會落入短暫踩空的窘境。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爬坡時每個人都有適合的迴轉速,關於這點,網路文章一堆介紹,但是好像沒看到真把它說清楚的(可能只是我沒看到),我們這裡順帶提一下:
1. 爬坡時,對自己而言偏高的迴轉速,或是過重的齒比都會增加心肺壓力,簡單講就是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氧交換不足),不是騎到爆(瞬間騎不動了),就是騎乘速度直直落。
2. 所謂適合我們自己的迴轉速就是找出以下兩者的平衡點:
b. 不讓低到雙腿壓力太大。
所以完全因人而異,要經由自己實驗去找出來。
長期以來「高迴轉速」的迷思,讓很多人騎車爬坡時,只要腿稍為有阻力就退輕檔,結果是爬坡時始終用的是偏輕的齒比,偏高的迴轉速,直到飛輪退無可退,只好老牛推車變成超低迴轉速慢慢拖。
另一類人是拒絕迴轉速,堅持只靠雙腿慢慢踩(好像蹲舉),其結果是一路用偏重的齒比,直到肌肉疲勞踩不動了,然後心跳也開始衝上去,到自己受不了為止。
言歸正傳。
53/39標準盤讓我在平路或丘陵非常好用、夠用,尤其是平路搭12-25飛輪,其12t~19t都跳一齒的密齒比設定,對維持速度和強度非常受用(因為換檔造成的迴轉速變化相對極小)。
53/39要爬山路坡時,換上搭11-34飛輪的低框輪組,39對34=34對29.6,39對30=34/26.2,已經綽綽有餘了,或有人會問,那50/34 對11-32或是11-34不是更輕更快?答案是會更輕,但未必更快,為什麼?
關鍵來了!
因為(39對34)= (34對29.6),這個齒比給我的迴轉速剛剛好,腿不會覺得太硬(8~10%以上陡坡,34對28於我而言還是有點硬),迴轉速不會讓我太喘(34對32時,迴轉速於我而言稍高了、稍喘),綜合以上,53/39標準盤搭11-34飛輪,在爬坡時帶給我的大腿肌肉壓力或心肺壓力,都降低了,當然變成首選。
爬坡有解,平路好用,所以,除非爬武嶺(連續上坡對我而言算偏長),當然改用53/39標準盤!
PS.
1. 店長體重目前在86~88kg之間游移。
2. Shimano R8000/R7000 飛輪齒列
11-34飛輪:11-13-15-17-19-21-23-25-27-30-34T
11-32飛輪:11-12-13-14-16-18-20-22-25-28-32T
11-28飛輪:11-12-13-14-15-17-19-21-23-25-28T
|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實用受用,有人性的分享,有您真好,少繳學費^^
回覆刪除你好大大,想詢問我的齒比是50/34配11-34 但爬某些短程的陡坡或是長坡,我還是會踩不太上去(覺得重) 是我腿力不行還是齒比要更換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