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其邁市長候選人的說客吳子嘉先生剛在「年代向前看」中說,韓國瑜沒有能力接受彭博(Bloomberg) 的採訪。這話說的既武斷更是有意地瞧不起人,不值一駁,不就像韓國瑜初到高雄參選時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
其次,吳子嘉先生說他與唐湘龍先生有一個一致的看法,就是「高雄是台灣的底特律」,並說,經過全球化的洗禮後,高雄的重工業如鋼鐵業,重石化業等,已經沒有競爭力...,高雄需要一二十年的轉型,而對高雄陌生的韓國瑜不具備這樣的知識和能力,高雄需要的是一位有能力帶領高雄轉型的市長,而民進黨從謝長廷開始,一路下來,經過花媽12年耕耘,現在更應該交棒給陳其邁來繼續...。
吳先生所言實難說服人啊!
高雄的重工業並非如吳子嘉所言的沒落,包括中鋼在內的重工業仍然具有國際競爭力,導致高雄喪失工作機會與經濟發展動力的,大多是移往中國大陸、或是東南亞的輕工業;還有的是過去那些在台灣加工後再出口的工業,後來也大多移往外地或他國。
如果吳子嘉所言「城市轉型需要一個世代」云云是正確的,那沒落三四十年的以上的美國底特律早該轉型成功了。底特律竭盡所能想恢復競爭力豈止是一個世代(decades)的時間而已,如今的底特律又如何呢?吳先生要怪罪歸因於美國聯邦政府無能?還是密西根州政府無能呢?
底特律的沒落是因為這個城市缺乏相對競爭力;
高雄的沒落也是因為原來的城市定位早就缺乏相對的競爭力了!
|
過去高雄是個重工業城市,扮演台灣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角色,但是當經濟起飛,人民所得增加到一個水平後,開始重視環保議題,不再把既有的工業發展與進步當做未來努力的方向。關鍵是當你準備犧牲,或者慢慢主、被動放棄既有的產業,那麼你準備好用什麼來取代它們呢?
任何一個開發中國家都會經歷因為發展經濟而犧牲環境的問題,高雄何能例外,「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民進黨主導的環保議題下,既有的產業受到輕視,甚至排擠,於是從謝長廷擔任市長開始,直到今日,高雄行政當局所作所為大多在美化這個城市,美化何來錯誤呢,然而,這些美化缺乏與經濟發展的必要連結,城市固然美麗了,城市裡的人覺得光榮了,但是經濟卻默默一路衰退,終至今天的結果。
究其原因,幾任市長從未認真擘劃未來高雄的經濟發展新藍圖,也就是,要保持作為一個經濟發展上有競爭力的城市,高雄應該要選擇發展那些新的產業呢?而且這些產業又是相對適合高雄發展,容易成功的。
綜而言之,高雄需要的是經濟發展的新定位。
再進一步說,過去的高雄是個以重工業為主,提供大量藍領工作機會的城市,如今市民不喜歡這些重工業了,或者某些產業已經外移了,那麼行政當局該為高雄扶植哪些產業,而這些產業既能繁榮高雄,更重要的是能為高雄子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這才是真正所謂的城市轉型,不是嗎?
過去20年的高雄市府有過這些思維嗎?有過整合的、連貫性的城市轉型作為嗎?實在看不清楚!負債千億如果只是美化了一些角落,多建造了一些讓人民有光榮感,但實際經濟效應不足的場館,實在談不上城市轉型於千分、萬分之一啊!
智慧如吳子嘉先生,早應諍言勸告當局與其民進黨同志,則高雄市長選舉何至於落入今日手足無措之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