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簡單生活單車坊】如果高雄一直是雲林!?


這些年每到選舉,總有人說高雄以前多糟多糟,空氣污染多嚴重多嚴重,甚至形容高雄是一個所謂被重工業家暴的城市。

高雄的重工業多不多,確實多,應該算是全台灣重工業最密集的城市,
高雄的空污嚴不嚴重,確實是非常嚴重。

重工業和高雄形影不離,在台灣,重工業和高雄幾乎是同義詞。

為什麼呢?高雄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嗎?其實不是的。

早期的高雄只有水泥業和一些輕工業,譬如台泥、亞泥,或是像生產肥料的高雄硫酸亞公司,1966年(民國54年)經濟部在高雄楠梓設立了「加工出口區」,加工業也算輕工業;真正讓高雄由農業社會完全轉向工業社會的應該是1974年(民國63年),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其中了三項完全落在高雄,分別是中船、中鋼,和林園石化工業區。

為什麼上三項重大建設會選擇在高雄,因為高雄有海港,有平原腹地,有充沛的勞動力,當時,許多原來在舊高雄縣區務農或是從事漁業的人口,紛紛轉向到高雄市就業。

這些重工業在當時是國家進步的指標,也是城市繁榮的基礎。如果當年沒有這些重工業,在後來加工出口區內廠商逐年轉向其他更廉價的國家、地區後,高雄的發展和就業就會遇到瓶頸。

當年,這些重工業是許多新興國家爭相發展的目標,譬如南韓就跟台灣一樣地擁抱這些重工業。當時,台灣社會乃至全球的先進國家,仍然對環境污染瞭解不足,也缺乏環保的意識和法規,於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留下了很多的污染。

但是,且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高雄從來不曾有過這些重工業,今天的高雄將會是什麼模樣?今天的台灣又會是什麼模樣?又,如果當年的高雄沒有被選為國家重工業發展的區域,這三、四十年來的高雄會是如何的樣貌呢?.

如果,高雄一直是像雲林那樣的農業大縣呢?

如果可以不要污染,如果當年的地球村更有環保的概念,也許愛河就不會黑過,高雄的天空也不會一直濛著。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希望發展,希望經濟繁榮,但確實也沒有一個國家或是城市會永遠心甘情願承擔污染。

當我們要什麼的同時,似乎命運也幫我們決定了我們要承擔些什麼!

雖然高雄當年雀屏中選成為台灣第一大的工業中心,雖然那些重工業在過去曾經為高雄帶來繁榮昌盛,然而不可否認,這三四十年來,高雄這塊土地、人民,確實辛苦了,多勞了!

錯誤不再犯,過河不拆橋,
高雄感恩,感恩高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