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簡單生活單車坊】世界在裡邊還是在外面?




1993年我在新北投租了一戶只有兩個小房間的老公寓,巷口斜對角邊的薇閣國小是一所明星學校,校舍蓋得富麗堂皇不說,圍繞校園的川圳看起來真得就像護城河一樣,更增添了它貴族的氣息。每天早晚看見的盡是接送小孩的雙B名車,相形之下,附近的小公寓群落因為起建的年份早,顯得特別得破落、寒傖!



那個年代,台北市用垃圾子母車收垃圾,母車倒不是問題,決定把子車放在誰家門前可就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左邊、右邊、前面、後面,看一看、量一量、探一探,看來看去就是我家前面最「合適」!

每天夜裡,當家家戶戶把他們家裡一袋袋的「寶貝」扔進去後,大約不出兩三個小時,高聳到讓子車蓋子歪斜、蓋不起來的垃圾,因為堆疊產生的溫度和壓力、開始發酵、流出像硫磺水的汁液,然後氣味就順著風向飄進我家的落地窗。

剛開始真得想搬家,因為那個味道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有一次,邊看電視邊在吃臭豆腐,那些混雜的味道「出其不意」地飄進來,哇!怎麼臭豆腐也變成那個味道,常人說的「甘之如飴」,我當下是「酸之如泡菜」!

不過才一兩月過去,發現它們對我開始不太產生作用,甚至天氣涼一點、風向歪一些時,味道淡了太多,反而讓我不習慣,總會不經意地推開落地窗瞧瞧怎麼回事。

一天,突發一個念頭,一個香噴噴、剛出爐的麵包,和那些一包包的垃圾,分解到最後,不都還是一團原子、分子的組合,有什麼不一樣呢?香噴噴的麵包進到肚子裡,不一會兒,不也一樣是一沱、一灘酸酸的東西。

是垃圾本來臭、麵包本來香嗎?還是我們被教導成這樣地認識這些味道呢?如果是這樣,那什麼才是它們原來的味道呢?又該怎麼形容呢?

這個世界是客觀地存在我們的身外嗎?我們認識的這個世界是它本來的樣子嗎?還是,其實我們見到的只是堆疊上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知」後所呈現的樣子呢?

為什麼同樣的一個台北陰雨天,人們卻有不同的感受呢?世界在我們的心裡面、還是在外頭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