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簡單生活單車坊】 座墊前後位置的設定原則與效果

最常見的KOPS(圖片來源:網路)


KOPS(knee over the pedal spindle) 是最常見的方法,只要不死守這個原則,大體上沒有什麼問題,否則,要從哪裡開始呢?特別是挑選成車車架尺寸時,如果不論座墊怎麼前後調整,垂線都無法接近踏板軸心,那麼這個尺寸確定是不合適的,雖然,僅憑經驗判斷,也不太容易挑到太離譜的尺寸。

量測位置也有幾種,最常見的是膝蓋頂端(最突出處),以及膝蓋下方(比較後退處)。不論量測點在何處,這個方法的大原則是不要對膝蓋造成過大的壓力。

當垂線超過踏板軸心太多時,踏板到上死點,大腿大約呈現水平,與小腿的夾角低於90度(垂線越往前,角度越小),此時,當我們要曲柄往前旋轉時,大腿有往下、更有往前的力量,股骨某種程度會去推擠膝蓋,形成壓力,垂線位置越往前,這個壓力會越大。

那麼是不是垂線就不能超出踏板軸心了呢?或是超出了多少就會造成傷害呢?

這很難一概而論,譬如說鐵人車或是計時車,立管角度比較直,座墊也都盡量往前推,KOPS在這裡就幾乎不適用了。

但是說不適用也不完全對,因為鐵人/計時車的踩踏方式更像一個人扶在肘墊上跑步,換句話說,上死點時,大腿的角度跟公路車有明顯差異(沒那麼高);有些計時車的設定讓車手的大腿抬得跟公路車幾乎一樣高(坎切拉拉是最明顯的),但是仍然不能忽略,由於上半身部分重量放在肘墊上,車手利用更多的體重去幫助踩踏,肌肉緊張(伸展或收縮)的程度仍低於公路車,對膝蓋形成的壓力也確實較小。

回到公路車來談座墊前後位置,其實垂線在膝蓋前一點或是後一點都不會有大問題。

對於騎乘位置固定的人來說,座墊設定好在某個位置就很重要,因為如果沒設定好,車手根本連坐著不舒服,其他就甭談了,如果座墊的甜蜜區(覺得舒服的位置)範圍很小,那就一定要精確「到位」才行了。

如果車手習慣在座墊上前後移動,而座墊的甜蜜區也比較大(ex. Fizik Arione),那麼座墊前後位置的設定就容許有較大的誤差範圍。

最後,回到基本原則:

1. 座墊前後位置往前設定些:等於車手較往前坐,容易利用四頭肌。
2. 座墊前後位置往後設定些:等於車手較往後坐,容易發揮臀大肌和腿後肌群的力量。

基本原則下的變通:

1. 四頭肌發達,或是重量級的車手:會偏愛往前些的設定,以便去發揮四頭肌和體重的優勢。
2. 臀大肌、腿後肌群發達,或是體重輕盈的騎士:會偏愛往後些的設定。


圖片來源:Youtube Veloharmony



3. 如上圖,坐好後、熱身完畢,在訓練台上以中等阻力,八成力(心跳乳酸閥附近)迴轉速在90-100之間,雙手往後擺到3-4點鐘位置,如果能撐上60秒,那麼這個座墊位置就算是一個對我們而言,在輸出和舒適之間達到平衡的位置,而這個前後位置跟身材尺寸沒有絕對關係,因為上半身軀幹的力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 公路車利用「失重」來幫助踩踏,所以,如果希望輸出大,那麼座墊要盡量往前(龍頭跟著變長),但是重心如果太往前,除了不容易操控外,進行3的實驗時會撐不住,或是撐不夠久,騎乘時的效應是我們的手很容易麻;當前輪經由把手承受過多重量時,速度也不容易維持。

5. 如果是長途騎乘,同樣的reach,要嘗試先挑一個厚實而不硬的座墊,然後讓座墊盡量偏後,接著換短一點的龍頭,Reach不變、或是稍短也可以,再調高把手。為什麼呢?因為騎姿越直立,上半身軀幹要HOLD住的壓力越小,比較不容易疲勞(這是長途騎乘疲勞的主要來源之一);重心偏後輪,其實速度也容易上去,但四頭肌不容易出力,體重也幫不上忙,還有空力也差些,但是類似一北高、雙塔這種長距離,權衡之後座墊位置還是偏後為宜。


之前有篇「往前坐?往後坐」是聊當我們在座墊上前後移動,會對踩踏產生哪些作用。
大部分的座墊都容許我們在座墊上、作一定幅度的前後移動,但有些容許幅度很大,有些則很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