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簡單生活單車坊】單車基本知識







單車種類與性能

就像許多動力車輛一樣,單車依據適應不同路面行進,及不同騎乘目的或騎乘環境的需求,大致可分為幾種不同的車種:

一、公路車:又可分為

1.一般通勤車:
指任何形式可在公路上用做通勤的車種。但是,通常為因應都市交通安全的需求,在先進國家會以法令規定都市通勤車的安全配備標準。例如:反光、警示、照明等。
2.
公路競賽車(跑車):
專門設計用來在公路上運動競速的車種。有減低風阻的下彎把手設計,較細的低阻力外胎,為適應地形的變速裝置,甚至是低風阻的車架空氣力學設計及使用超輕量化的車架材質。

二、越野車:又可分為

1.登山越野車(登山車) 為適應任何無鋪設路面騎乘需求而設計的車種。具有能承受更高路面衝擊力的車架,較容易操控車身平衡的一字形平把手,肥大而高抓地胎紋的越野胎,為增加輪胎貼地性以加強操控性能的前避震或前後避震設計,及能克服高度崎嶇起伏地形的變速裝置。
2.
場地越野車BMX 為人工鋪設跑道的越野競賽或特技騎乘而設計的車種。車身小而易於作各種特技動作,單速設計,輪胎寬粗但於特技騎乘時維持低胎壓以增加貼地性。

以上的分類方式,是以單車的性能來作區分,但並不是越野車就不能上公路,而通勤車一下了柏油路面就會掛在半路。只是越野車在公路上騎起來因為重量較重、避震器會吸收踩踏的力量、及寬胎的阻力比較大,騎起來比較費力。只要作適當的改裝,把越野車的避震前叉改成固定前叉,把越野胎改為胎紋較淺的車胎,越野車也可以適合公路上的旅行或遊玩騎乘。

但是公路競賽車就像法拉利的一級方乘式賽車一樣,如果離開鋪設的路面,就很難一展所長了。然而,在公路上,即使是經過適應公路改裝的越野車,也很難有公路競賽車的騎乘效率,公路競賽車在公路上馳騁的快感是其他車種無法取代的。當然,越野登山車在非柏油路面上的騎乘效果,也是細輪胎的公路車所無法比擬,當越野登山車在林道或山徑中穿梭飛越、奮力跳躍之際,公路車也是完全無法取而代之。

另外必需注意的是,無論任何車種,價格越便宜的,性能必然越差。也就是說,便宜的越野車是無法越野的,可能會有安全上的顧慮且越野性可能會奇差無比,而便宜的公路車,也不一定能騎得多省力。建議如果騎乘的企圖心較大的話,最好是購買台幣七千元以上的車種上路,才不至於敗興而歸。

如何選購適合的自行車

買自行車就像買衣服一樣,要適應場合身材與功能上的需求。要從事自行車運動,首先須要選購一台足以讓您「運動」的自行車。這裡所謂「運動」是在自行車騎乘的速度上、在距離上構成運動的條件。因此一台運動用的自行車應該是一台騎得快的自行車,騎得快就不能太重,騎得快零件的精準度、耐久度就不能太差,騎得快整車的傳動感車架的鋼性零件的傳動性潤滑性也必須是高水準,有了一台省力、跑得快的自行車當然相對的騎乘距離必然也越遠。從以上對運動自行車的要求來看,難怪一台好的運動或競賽級的自行車會叫價好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了。

一、車架尺寸

選購一台用來運動的自行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車架大小的測量,一般是以車架立管的長短作為標準,立管長的車架車身長度也越長;也可以坐在座墊上雙腳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擺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腳在踩踏時能有餘裕空間伸展。 一般公路車的車架尺寸,以量產車架品牌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而高級純手工車架品牌則為每一公分一個尺寸。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處中心,可從最小47公分逐漸大至62公分816個尺寸。我們可以用:

跨下長×0.65=車架立管長度

上述公式來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車架尺寸。

就登山越野車而言,是以(大齒盤)中軸心至上管立管接頭中心,每二英寸一個尺寸,作為車架尺寸的大小間隔,可從14英寸逐漸大至22英寸5個尺寸。由於登山越野車的尺寸間距較大,也就無法以精確的公式計算來測得適合騎乘者的車架尺寸,只能就身高來選用大致合適的車架騎乘。台灣通常以141618英寸為主,適合騎乘者以身高為準,約為14英寸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為155 -170公分 18英寸170以上,至於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盡量尋找20英寸以上的單車了。

二、龍頭把手的尺寸

選擇自行車除了應注意車架尺寸是否適合身裁以外,另兩項必須注意選擇的就是龍頭與把手的尺寸。龍頭長度的測量一般是以手上臂與下臂成90度,手肘頂住坐墊前緣(坐墊桿應調至坐墊中央位置),此時中指尖距離把手後緣應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離,如果車架的尺寸適合身裁的話,通長所使用的龍頭長度多半在1113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

以公路車而言把手寬度的選擇則是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國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45公分(每一公分一個尺寸)。若是經測量的適當尺寸為42公分,建議可採用大一號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衝刺或上坡時站立擺車加速的力量,同時又可兼顧姿勢的低風阻特性。登山越野車為了增加騎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寬度遠寬於公路車,寬度多以56公分58公分兩種尺寸為主,用在下坡賽專用的把手則寬度在63公分以上。

三、車架材質

車架是自行車的靈魂,好的自行車架必須符合重量輕、強度夠、剛性高三個條件。作為自行車運動的車種當然是重量越輕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騎得越快;強度夠是指車架在高強度的騎乘之下不會有斷裂彎曲的安全顧慮;剛性高是指車架要夠硬,有時候一台剛性差的車架也許沒有安全顧慮,但是騎起來車架力量傳導過差,使得騎乘者踩踏起來有車子拖重的感覺,即使是夠輕、夠強的車架但剛性過差這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運動自行車。在市售的車種中,能符合上述好車架標準的車架材質有:鋁合金、碳纖維、鈦合金及合金鋼材四種。

鋁合金:鋁合金的騎乘質感屬於靈敏輕巧、高剛性,但同時也傳達了地面每一丁點的振動反應,而略為犧牲了舒適性。

碳纖維:碳纖維的特性是較具彈性、騎乘感穩定、長途巡航持續感佳、舒適性高。

鈦合金:鈦合金的特性很類似鋁合金與碳纖維的綜合,它可以有類似碳纖維的彈性也可以享有鋁合金般的輕巧與剛性,但是這些好處都得以遠高於其它材質的價格才能達到。

合金鋼材:鋼材是自行車最傳統的車架材質,現代的多種合金鋼材可以在剛性、彈性、傳動性、穩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點是在重量上鋼材是幾種材質中較重的。

我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上述每一種材質都有高低等級之分,此處所描述的特性均是以高等級的產品(也就是高價品)為對象,在低檔的產品中以上的優劣可說是不存在的(均為劣質)。另外有些產品雖然高價,但由於對材質處理能力的不足(例如:碳纖維及鈦合金),或是廠商對車架幾何設計的不良,也可能會有騎乘感很差的產品出現,總而言之任何的材質都會有等級好壞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騎自行車的配備騎自行車的配備

一、人身配備

1.安全帽:
自行車專用,採材質輕的PU或保麗龍材質,帽上有排熱通風洞;配戴時前額要下壓戴齊眉,因為大多數單車的摔車事故人會向前翻滾,前額容易著地碰撞,以增加保護頭部作用;帽沿線配在下巴下,可調整至約脖子與帽帶約一手指距離為舒適又不脫落或晃動不貼頭顱。
2.
小布帽:
自行車或慢跑專用,帽沿短小,配戴騎車時不致擋到視線;冬天保溫、夏天遮陽、平時戴則很酷。
3.
頭帶:
作為止汗用途,或增加頭部與安全帽間的襯墊。
4.
防風遮陽眼鏡:
一則阻隔騎自行車時迎面而來的風沙,再則遮擋刺眼的陽光,選擇適合頭圍服貼為佳,鏡片有分遮陽墨鏡、防風透明鏡、夜間黃色鏡等三種。
5.
自行車衣:
高領口、長短袖、背部腰下有口袋,透氣排汗材質較多,為減少風阻不宜買太大,原則舒適但不緊貼。
6.
自行車褲:
透氣排汗材質,緊身、下檔及臀部坐處有加強厚度墊子,以增加騎乘時的舒適度。
7.
自行車手套:
長時間握把手防止流汗手滑、跌倒時手著地時多一層保護,手心處有加厚處理、部份手套手背處有毛巾布材質可機動擦汗(冬天擦鼻涕)。
8.
風衣:
選擇收起時可摺小,遇天氣變化或下坡較涼時就可以穿。
9.
雨衣:
變天下雨時就用得到。
10.
自行車卡式鞋:
卡式鞋底可與踏板完全卡緊,使腳踏板所產生的力道完全反應到車上,另腳會固定置放在正確位置,不任意滑動,可增加踩踏效率。
11.
自行車鞋:
硬底設計,使踩踏力量不流失。
12.
自行車鞋套:
雨天防水、冬天還可保暖。
13.
袖套、褲套:
適應變化多端的天氣,可方便隨天氣變化而穿脫。

二、車輛配備

1.前車燈:
為白色車燈,用來照明的效果不大,是讓來車看得到有單車騎士。
2.
後警示燈:
為紅色車燈,在黑夜中可以讓別的車知道單車騎士的存在。
3.
行李袋:
有大有小可加裝於車架上的三角袋、座墊下的座墊袋或前後置物袋等。
4.
碼錶:
有單車趟里程、累計里程、單趟平均公里數、單趟最高時速等功能,可測各種狀況下的騎乘狀況,作為未來騎乘效率參考。
5.
補胎工具:
挖胎棒、補胎片、膠水等。
6.
內胎:
備無患,真遇到破胎就用得上了。
7.
簡易維修工具:
六角板手、十字及一字螺絲起子。
8.
打氣筒:
有家用型及攜帶型,攜帶型可隨車附掛。
9.
水壺及水壺架:
越是休閒越要減少身上物品,水壺可置放單車上。
10.
心跳碼錶:
可測得騎乘時的心跳率以作為騎乘強度控制或訓練強度的依據。

如何騎自行車

一、騎乘姿勢

自行車是一種人力車,它的行進速度除了車子本身性能的影響因素外,人的體能也是另一主要決定自行車行駛速度的要素。然而騎自行車真的只要體力好就可以騎得快嗎?也許一個體能好的騎士可能會騎輸一個體能比他稍差的人,發生此種狀況有一種可能就是騎乘姿勢的問題。任何運動中姿勢都是運動表現好壞的主要因素,在自行車運動中,沒有正確的騎乘姿勢,就幾乎不可能會有太好的成績。以下就自行車騎乘姿勢的調整作逐一的介紹。

(一)坐墊高度

坐墊的高度影響著腳部踩踏的伸展程度,高度太低的坐墊高,使得踩踏迴轉時腿部肌肉無法得到充份的伸展,因而無法作有力的踩踏,容易造成腿部疲累。如果坐墊高度過高,則同樣會減低踩踏的施力,同時由於踩踏時肌肉過度伸展,還容易造成腿部抽筋甚而造成運動傷害。以下公式可作為決定坐墊高度的參考:

跨下長×0.885=大齒盤中軸至坐墊上緣的長度(沿立管測量)

以公式算出來的坐墊高,因個人的踩踏習慣不同,可作些微的高低調整,大約可上下調整 一公分 的差距。

(二)坐墊前後位置

騎乘自行車運動時除了雙腿向下伸展的幅度外,還有一個影響踩踏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踩踏時雙腳前伸的幅度。坐墊位置偏後會造成腳部過度往前蹬踏使得踩踏迴轉順暢度變差且力量減弱,若是坐墊位置過於偏前,則會造成大腿無法自然向前伸展而減低踩踏效率。決定坐墊前後的方法是,坐上坐墊,腳掌踏在踏板上,踏板轉至曲柄與地面水平,將腳姆趾根部的關節骨調整於踏板軸上方,此時從側面看膝蓋前緣向下的垂直線應該與踏板軸呈一直線,此時您的臀部與腳部處於最佳的相關位置踩踏最有效率,反之若是膝蓋偏後則將坐墊向前調整,膝蓋偏前則將坐墊向後調整。

(三)把手與坐墊高低差

一般人常會直覺的認為騎車彎腰駝背會腰酸背痛騎得更累,可是偏偏每個選手都是彎腰駝背的騎車,難道他們都不會腰酸背痛嗎?顯然一般人的想法錯了,要不然難道選手都瘋了不成?我們作個實驗,您現在站直上身用力以腳向下蹬地面,跟你彎下腰用力以腳蹬地面,你將會發現彎下腰蹬踏的力量遠大於站直上身時蹬踏的力量。同樣的騎自行車的踩踏也是一樣,彎下腰要比坐直身驅來的更有力踩踏,但這裡所謂的彎腰並不是真的去彎曲你的脊椎,而是挺直你的背,以大腿骨與骨盆連接處作為彎曲點,如此就能很自然而有力的踩踏,在自行車騎乘上能造成此種姿勢的方法就在於坐墊位置高於把手。

當車架的尺寸符合騎乘者的身裁時,坐墊與把手上緣的高低差距最小以 四公分 為起跳點,身高越高手越長的騎乘者,坐墊把手的高低差距也越大。如果坐墊把手高低差小於 四公分 表示車架對於騎乘者太大,若是坐墊把手高低差過份的大(例如坐墊拉得超高)就表示車架對騎乘者太小了。至於坐墊把手高低差多大才算合適,通常是以騎乘者身體的協調感及舒適感為準。通常剛開始騎乘者的坐墊把手高低差不會太大,隨著騎乘者經驗的累積,騎乘姿勢會越來越像選手而達到一較佳的坐墊把手高低差。

二、如何踩踏

乍看之下「如何踩踏」這會是甚麼問題!難道有人騎自行車不知如何踩踏嗎?從自行車「運動」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大部分的自行車騎乘者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踩踏踏板的,這其間的差別就在所謂的「有效率」。 踩踏板跟有效率的踩踏板是很不一樣的,一般的踩踏只是讓自行車能夠前進,而有效率的踩踏板是要能維持運動時的高速,甚且能隨時作出攻擊式的加速,或是對行進集團突如其來的加速作出跟進的反應。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關鍵就在踩踏的轉速(rpm 每分鐘迴轉數)。其實自行車前進的動能都是來自踩踏的轉速,就像汽車的引擎轉速一樣,必須在一定的轉速以上才能發揮馬力的輸出,而騎自行車發揮馬力的踩踏轉速於平路段通常是每分鐘90~120 轉,在爬坡路段則是每分鐘70~80轉。不論在甚麼路段,轉速不足時就無法輸出足夠的動能,此時自行車騎起來會有拖重感,怎麼騎都騎不快,爬坡一直失速,平路也快不起來。但是若是騎乘時轉速過快,則會有浪費力氣在拼命轉動雙腳的感覺,很容易喘不過氣來,也很容易腳酸。因此練習自己的踩踏轉速就成了自行車運動的首要練習項目。

三、如何變速及安全騎乘

(一)單車安全騎乘

許多人常抱怨,台灣的道路汽機車太多、不安全不適合單車騎乘。其實就算將整條北宜公路劃為自行車專用道,就成了單車騎乘的天堂了嗎?其實未必,一條北宜單車專用道並不能保證單車騎士不會彼此相撞、不會自己摔倒。如果感覺危險就騎慢一點,如果車多大家遵守秩序就不會有問題。

基本上道路不會威脅用路人,反倒是用路人本身才是道路上危險的來源。對單車騎士而言,當我們抱怨汽機車所帶來的危險時,我們自己是否也製造了自身的危險呢!這其中關鍵就在於單車安全騎乘習慣的養成。單車安全騎乘,可分為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與安全的騎乘技術兩部份來說明:

1.尊重路權的騎乘習慣
在一般道路上任何的行人或是交通工具都有權在其中行進。只要不妨礙其他的用路人,我們可以在北宜公路上開汽車、騎單車、駕牛車、騎馬、跑步或走路。要讓所有的用路人能在公路上順暢行進的關鍵,就在於尊重彼此的用路權。速度慢的不應該擋路,速度快的也不應該壓迫速度慢的。

1)靠路邊騎乘:
靠路邊騎乘是單車安全騎乘的第一守則,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路上的所有車輛的速度都比單車快,如果單車佔據了車道,那麼也就無怪乎其他動力車輛對單車不客氣了。在實際經驗中,許多單車騎士在風景迷人的路段,在上坡疲累時,在下坡忘我時,都會不知不覺的騎向路中央。因此,建議單車騎士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擋了別人的路。
2)注意後方來車:
單車與汽車、機車有一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很安靜,後方有來車,在 一百公尺 外就可以聽到。如果明明有車輛從後面接近,你還沒聽到,沒有儘量騎得靠邊一些,那麼出了什麼狀況,自己也得負些責任。另外在你必須偏離現行直線,像是轉彎或閃避前方障礙物時,切記一定要回頭看看後面是否有來車。因為,所有的車都比你快,如果你突然偏離行進路線或是轉彎,後方距離近的車輛可能反應不及而撞上你,這就很難說別人有什麼過錯了。
3)表明你的行進動向:
就像開車須打方向燈一樣,你也應該讓其他的車輛知道你的行進意圖。適當的手勢,可以讓他人知道是否應該減速禮讓你的行路權。
4)注意力分配前30~40%70%~60%從前三項騎乘技術的描述,您應該了解,為什麼騎乘注意力的分配是前30~40%70~60%了。

2.安全的騎乘技術
安全的騎乘技術是指,騎乘者本身應具備之影響行車安全的單車操控技能。這牽涉到在人不犯我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個人行車的安全。

1)雙手同時煞車:
煞車時如果只煞後煞,制動效果會不夠,在速度快時會撇輪;若是只煞前煞則很容易造成向前翻車,唯有雙手同時煞車才能發揮適當的煞車效果。
2)適當的煞車距離:
瞭解您愛車的煞車性能,不要太晚煞車以免撞擊;即使是煞車效果好到鎖死車輪,你還是可能失控摔倒;尤其下坡路段重力加速度會使車速更快,若不熟悉可以點煞方式煞車一路下滑。
3)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
下坡時身體重心後移可增加下坡的穩定性。
4)過彎時腳部的壓車:
過彎時為了增加平衡,左彎時應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右彎時應右腳在上左腳在下,以腳部的壓車動作來增加過彎的穩定性。
5)適當的檔位選擇:
單車的速度檔位是為了剋服地形起伏而設計的,在上坡時應提早變至低速檔,以免當上坡踩踏不動時造成摔倒。下坡應採用高速檔,以免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因檔位過輕踩踏而空轉造成失去平衡。

如何運載單車

為使騎車成為更優閒與運動功能,帶單車到一個特定地點再開始騎的機會就會變多,如何將車子帶出就成了這些高級休閒運動車的重要課題。在國外常有機會看到用房車或汽車或車頂架帶自行車的畫面,在台灣也剛通過汽車可裝置車頂架的禁令,車頂架、車後架都可以瀟洒上路。以下就適合台灣的運載單車方法介紹如下:

一、 攜車架:

攜車架依照裝置型態可分為車頂架、車後架,使用汽車外加攜車架,人與車可運載同行,以車頂架而言一部轎車最多可裝四人式仍很牢固,車頂架穩定性最高價格也最高;車後架較便宜,最好只放置一台至二台較為穩固。以攜車架攜帶單車除了穩定性高外,不用拆卸單車的方便也是一般人使用的因素。

二、 攜行袋:

將車子前後輪快拆、座墊取出、把手及龍頭卸下以方便整車裝進攜行袋,裝置時將各拆卸下之部份用繩子固定,或用布或硬紙板再次包裝,以防攜帶時碰損,就可以隨身攜帶搭乘其它交通工具,攜行袋是很經濟的方式。

三、 攜行箱:

若是要搭飛機或長途托運,恐怕會損壞車子更多,在國外許多人使用外殼較硬內裡有隔間的攜行箱,以保護昂貴的單車不置受損。國人則大多到車店要個自行車大紙箱;同樣需將車子前後輪快拆、座墊取出、把手及龍頭卸下,後裝入箱中;注意若是搭機則需將輪胎氣洩掉,以免在飛行中受壓而爆胎。

四、 直接放汽車內:

若有箱型車就可以整車運載或只拆前輪。轎車通常行李箱及後座可以各放置一台單車,除司機外可再坐一人,所以兩人同行最理想。部份長途公共汽車也可以整車放置於行李廂中。

五、 火車托運:

一般較低價位交通用途單車,可考慮整車直接託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